您身边的三维数字化解决方案专家!

服务热线:18710110038

泰来三维| 进击的2022 考古“上新”一起感受穿透历史的美

发布时间:2022-12-27   来源:封面新闻   访问量:1642

进击的2022,我们从哪里来?何以中国?何以华夏?考古以实证解决我们的疑问。一代代考古人拨开时间的尘埃探寻历史的“回声”,重大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不但建立起历史的时空框架,更丰富了历史的脉络与枝叶,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中意义重大。那么2022年中国考古又有哪些新发现呢?

一、“长江口二号”古船重见天日

▶ 定位:长江口横沙水域

▶ 名片:沉默上百年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出水,“嫁妆瓶”、诗文杯、青釉水烟罐等超600件水下文物重见天日 。鲜活展现了约150年来长江黄金水道航运的繁荣景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证。也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

1672102342991224.jpg

古船面貌

1672102395680411.jpg

绿釉杯

1672102427240062.jpg

“二甲传胪图”杯

1672102470607532.jpg

部分出水文物

二、“江口沉银”再现明代社会画卷

▶ 定位: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 名片:发掘出水的“荣世子宝”金印为明代荣王世子所有,是明代册封制度的又一重要物证;“永昌督理之印”银印推测为李自成赐予张献忠的军队,是研究明末清初政治历史格局的珍贵材料;“钦赐崇德书院”鎏金铜印为明代皇家书院所有,对明代文化教育的研究非常重要;箭镞、火铳和铅弹等大量明代兵器的发现,反映了“江口之战”的激烈程度。

1672102512909905.jpg

江底的文物

1672102553727603.jpg

“荣世子宝”金印


1672102582641170.jpg

“永昌督理之印”银印

1672102619262920.jpg

麒麟金印

三、殷墟新发现 叙说文明源流

▶ 定位: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 名片:洹北手工业作坊区发现大量铸铜、制骨、制陶生产、居住生活遗迹和分布有序的墓地,揭示了集生产、生活、丧葬于一体的“居葬合一”族邑布局模式,展示了商代手工业生产图景。独特的“纹饰范嵌范”铸铜技术、“剥片式”取料制骨技术、“熟土区夯筑”陶窑技术显示出商代中期手工业创新求变的理念。这些发现极大地填补了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的空白。

1672102684232112.jpg

殷墟邵家棚遗址

1672102724603860.jpg

铜礼器组合

1672102761344164.jpg

部分陶范

1672102854664920.jpg

随葬器物组合

四、三星堆“上新” 再探古蜀密码

▶ 定位:三星堆遗址

▶ 名片:新发掘一大波蜀地珍宝,比如,结构复杂、造型精美的青铜神坛;前所未见的倒立顶尊神人像,人首蛇身,采用倒立姿态,双手将身体撑于带盖圆罍之上,头顶觚形尊,形态十分奇妙;一位青铜立人,穿着“紧身裙”的立人,梳着5绺立发,或许“做了发型”,身材健硕,双脚弯曲,站在小的台基上;青铜猪鼻龙形器,鼻子的样式被做成类似猪鼻,非常长,耳朵向前,还有独角……

1672102903963385.jpg

铜面具

1672102942147450.jpg

铜猪鼻龙形器

1672102979259501.jpg

龟背形网格器

1672103053192833.jpg

铜神坛局部

五、“郧县人”3号头骨距今100万年

▶ 定位:湖北学堂梁子遗址

▶ 名片: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考古专家初步判断,“郧县人”3号头骨距今约100万年,处在欧亚大陆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成为研究人类在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证据。这一重大发现,也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1672103121880579.jpg

学堂梁子遗址

1672103341345758.png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

1672103365713063.jpg

“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

1672103393740038.jpg

“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

六、商文化遗址首次发现金覆面

▶ 定位:郑州商城遗址

▶ 名片:这是全国范围内所有商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的,唯一一个金覆面。金覆面长18.3厘米、宽14.5厘米,重约40克,含金量88%。金覆面年代早于三星堆黄金面具,同时出土的还有4个金泡、金箔以及以金箔为地镶嵌绿松石的牌饰等,刷新了对中原地区黄金文化的认知。

1672104888875949.jpg

金覆面

1672104973890274.jpg

4个金泡

1672105200573333.jpg

出土金覆面的高等级贵族墓

七、国内首枚明代皇帝敕命“投龙简”

▶ 定位:湖北十堰五龙宫遗址

▶ 名片:本次发掘面积近7000平方米,发现房址10座及水池两处,出土文物1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水池底部的三组浮雕——五龙浮雕、龟蛇浮雕、火纹及玉兔捣药浮雕,年代上限可至北宋,是湖北省内目前发现最早的道教祭祀场所。同时出土的“水简”为全国首次发现的明代皇帝敕命的“投龙”简,系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进行祭祀的重要实物。

1672105239155222.jpg

水简是用于祈福的法器

1672105282305105.jpg

五龙浮雕(局部)

1672105322789964.png

乌龟浮雕

1672105389902089.png

桂花树下月兔捣药

八、中国史前考古唯一的龙首形玉器

▶ 定位: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 名片:一件龙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一端阴刻成猪龙首形,略上翘,另一端为尖锥形,为中国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此外该遗址还出土了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玉璜以及石钺,对研究中国史前用玉制度及对历史时期礼制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1672105453755680.jpg

龙首形玉器

1672105486579876.jpg

石钺(象征权力的礼器)

1672105532853982.jpg

玉璜

1672105575742443.png

祭祀坑全景

九、二里头遗址手工业考古新突破

▶ 定位: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 名片:新发现较为丰富的制陶遗存,出土陶窑、存泥坑、泥坯、烧土、炉渣、变形陶器、大量碎陶片以及陶垫、修整工具等,包含了制陶工艺的多个阶段。新发现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出土大量骨、角质遗物,表现了骨角器加工的各个环节。制陶和骨角器加工遗址是二里头遗址手工业考古的重要突破。此外发现有大型二里头文化居址,出土有铜、玉礼器的高规格墓葬。

1672105662560133.jpg

考古发掘现场

1672105695661244.jpg

陶片

1672105743427779.png

制骨作坊

十、圆明园考古揭“田字房”面纱

▶ 定位: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

▶ 名片:考古人员揭露出主建筑“田”字形大殿(也称“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厘清了“田字房”的形制和工程做法,为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研究提供了新材料。稻田遗迹的发掘,对探讨清代的御稻培育、种植和农耕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1672106018610217.jpg

“田字房”台基外围踏跺

1672106243326211.jpg

“田字房”出土的部分文物

1672106281425875.jpg

“田字房”建筑台基基槽

1672106810803124.jpg

皇家稻田遗址


考古文物数字化

我们从哪里来?何以中国?何以华夏?考古以实证解决我们的疑问。一代代考古人拨开时间的尘埃探寻历史的“回声”,重大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不但建立起历史的时空框架,更丰富了历史的脉络与枝叶,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中意义重大。作为三维数字化建设者,有义务利用现有测量测绘技术保护古文物,传承中华民族文明,把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发扬光大。

古生物化石三维扫描

古生物化石三维扫描

古墓三维扫描数字化

古墓三维扫描数字化

1672107987156087.jpg

古建筑三维扫描

与此同时,以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无人机倾斜摄影、CIS、数字媒体、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开始应用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领域,其所具有高效率、智慧化、应用广、传播快等特点,使其逐渐成为包括考古化石古建筑文物在内的各类文物保护利用所依托的主要技术。

三维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国家考古 古化石 古建筑文物数字化保护的资源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高清数字摄影等采集数据,再经后期处理后,就可以实现古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文化数据共享,服务社会文化发展。

泰来三维多年来致力于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泰来三维将一如既往做好三维扫描数字化工作,传承文明,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人人有责。

来源:封面新闻   编辑 彭莎 胡丽苹整理

声明:网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请联删

感谢关注,详询产品服务,可拨打泰来三维VIP 热线:18710110038



声明:本网站部分的文章、图片及材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撤删,谢谢!

上一篇:全球的博物馆现今有哪些数字技术元素?又是如何应用的呢?下一篇:智慧城市_实景三维_数字中国建设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引擎